热度 7
第一讲:摄影能给我们些什么?
满足人们由记录、心理的需要,上升到精神、艺术高度的需求(平民的艺术)
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摄影人都是从“记录”开始走上这条路的。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、记录生活中的某件重要之事、记录生命中的一个精彩瞬间等等、等等,然后我们开始逐步地依赖这种直观的、有意义的记录,让情感得到时间上的停留和得到记忆的收藏。所以说:摄影或拍照的出现,首先是满足了人们对时间和事件的记录需求。也就因为摄影的这一特性,又不同于绘画、雕塑等空间艺术的表达方式那样的复杂,所以,摄影在短时间里可以让普通百姓快速地接受,也是摄影艺术平民化有了可能。
人具有群居性、群体性的特征,有交流以及信息传播才能使群居得以保证。传播自己或被传播、鼓舞自己或被鼓舞,所以,拍照像人类的语言、文字一样顺利地满足了人们对记录、对交流的这一需求,它一开始就带有了社会性的特征。
而从拍照到摄影是一个从记录走向人们心理需要的过程。当拍照过渡到满足人们心理上需要“回忆”时,拍照便变得有意义了,因为她使记录得到了延伸。这时的拍照满足了人们不愁安全、不愁饥饱后的更高需求层面,于是拍照也就顺利演变成为摄影。另外,摄影又比绘画、雕塑更加能简单地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需要,且在时间、空间上可以非常的便捷,比如:看到千里之外的美景,看到几十年前的记录等,这些又保证了摄影具有了它独特的生命力。
而使摄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,首先取决于它和其它艺术种类一样,是人们通过对客体的应用来表达出个体的主观意识。这种主观意识是作用于人们心灵与灵魂的一种审美,是对美的发现、对美的表达,而不是简单的感官上愉悦、满足。(注:这也是我们经常混淆的美和漂亮的不同概念)只有这时,摄影才能上升到艺术的高度,称之为摄影艺术,并从她的表达形式上归类于空间艺术的范畴之中,并和绘画、书法、雕塑、建筑等艺术渐渐并列存在。
好,下面总结一下以上的论述:
①. 摄影首先来源于拍照,拍照能满足我们对“记录”、“交流”的需要;
②. 当拍照应用于创作时,拍照上升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(完成了从拍照到摄影的演变);
③. 摄影成为一门独立的空间艺术门类,而艺术是从心灵上满足人们最高的精神需求。
用一句话来概括:摄影能用于和帮助于我们的生活交流,并不断向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和精神追求发展。
[之所以用较长的篇幅来论述这一章,是因为我发现:周围有太多的摄影爱好者甚至是“发烧友”其实对摄影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,这对他们后来的进步带去了很致命的打击(我称它为第一致命打击,后面还有第二、第三),他们在摄影上的发展基本上止步于第一阶段的层次,也就是“如实记录”的要求,没法完成由拍照到摄影的质的飞跃。]
Archiver|拍客网 | 无锡摄影网-无锡摄影门户网站 ( 苏ICP备10009119号 ) 苏公网安备32021302000785号
GMT+8, 2025-4-4 06:12 , Processed in 0.152839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2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