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 注册 登录
【拍客网】无锡摄影网-无锡摄影门户 返回首页

yusan9681的个人空间 http://0510photo.com/?195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用影像表达真正的内心——对话摄影家张新民

热度 1已有 1282 次阅读2012-6-21 09:37

用影像表达真正的内心——对话摄影家张新民
转自《中国摄影家》杂志2012第5期
照片的社会价值不取决于摄影师本人的主观意愿,而取决于社会需要。”
  蔡焕松:你的访谈和报道太多了,大家对你也比较熟悉,我们就聊点新鲜的。谈谈你拍的两个儿子30年的组照吧,你拍他们是有“预谋”的吗?
  张新民:每个人都会这么做,有了小孩就会给孩子拍照片。
  蔡焕松:但这组影像呈现的时候恰好和改革开放30年联系在一起了。
  张新民:联不联系在一起是别人的事,跟我无关,我从没想过要把我儿子的照片拿出来做展览。其实这要感谢陈小波,那年她做我的访谈,问我有没有小孩?我说有两个,是双胞胎。她说你有没有给他们拍照片?我说从他们1979年出生100天开始拍,一直拍到2007年他们结婚娶媳妇儿。陈小波对这些照片很感兴趣,说一定要用这组影像。最早是带去日本札幌,参加一个关于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展览。后来跟改革开放30年联系起来,真不是我拍照片的初衷。我就是给小孩拍照片而已,他们长大了,我回头再看那些照片,除了会想到带小孩的艰辛,还会想那个时候怎么那么穷啊!
  蔡焕松:这些照片带有时代的烙印,肯定会让观者产生联想。这组照片在改革开放30年的影展上得了大奖。
  张新民:我没想过要得什么奖,就是支持一下那个展览。他们说这些照片跟展览的主题吻合,让我拿过去,我就把电子文件发过去了,后来他们让我写一些文字,我就写了,算是一种支持。我拍照片这些年,很多人支持我,包括编辑、策展人、批评家、读者、发烧友等等,反过来,他们需要我的时候,我也一定支持他们。
  蔡焕松:这组照片从拍摄到最后拿奖,对于你这个极少参加各种影展的摄影家来说,是件很有趣的事情。现在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纪实摄影的价值往往是社会附加的,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?
  张新民:1996年《新周刊》做了一个关于我的访谈,当时我就说照片的社会价值不取决于摄影师本人的主观意愿,而取决于社会需要。摄影师不能左右照片最后的传播效果,他所能把握的就是把照片拍好。
  所有的摄影都有纪实功能,离开了现实,照片就不存在。我理解的纪实摄影,前面应该加两个字“社会”,叫做社会纪实摄影。2005年我写过一篇文章,我说,“笑到最后的是照片”。我举了一个例子,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有两个日本士兵比赛杀人,还拍了照片登在报纸上,他们拍照片的初衷肯定是为了炫耀战功,但后来审判他们的时候,这些照片就成了罪证,而且是铁证。
  还有一个例子,柬埔寨金边S—21监狱那批照片,最早刊发在阮义忠的《摄影家》杂志上。你仔细看那些照片,它们的质量不一样,应该不是一个摄影师拍的。那些照片的拍摄初衷是为了验明正身,拍摄没有任何技巧,人们都是直视镜头,但是那些照片记录下了即将被杀害的人们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凝视,相当有力量。
  张小文:那些人在面对死亡时似乎没有什么恐惧感,包括小孩、妇女、抱着孩子的母亲,他们面对镜头的感觉好像杀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。
  张新民:这里面包含很丰富的信息,人类面对同类的屠杀,没有绝望,很平静很淡然,由此可以想象当年在柬埔寨杀人确实是司空见惯的事情。
  张小文:那些被杀害的人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罪犯,他们是清白的、干净的,从照片中能够感觉到他们有一种尊严感。
  张新民:《摄影家》那一期专刊的标题就是“面对死亡”,那批作品还在广东美术馆展出过,很震撼。所以说照片离不开传播,如果不传播,照片对于社会来说就是不存在的。影像的传播涉及到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。
  蔡焕松:我们回到另外一个问题,摄影师拍完之后很难左右影像的传播,但在大千世界里进行拍摄必须要有选择,要有着眼点,不可能什么都拍。作为一个摄影师,你是怎么选择拍什么和不拍什么的?
  张新民: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把握,因为每个人拍照片的目的不同,在大千世界里选择的东西也不同。个人的想法决定了他看问题、拍照片的方法和角度,摄影师提炼什么、隐蔽什么其实都是他内心的反映。如果要强调真实,影像反映的只能是摄影师眼中的真实。
  张小文:你的每个选题代表着你个人的选择,你对这些选题产生的社会作用和传播效果是怎么看的?
  张新民:我们那个年代的摄影师其实没有选择,出版物也罢,资讯也罢,几乎是铁板一块。那个时候纪实摄影在中国是不存在的,照片只是宣传工具。80年代摄影界开了一个门缝,西风吹进来,大家慢慢才知道刘香成的《毛以后的中国1976~1983》和阮义忠的那两本书。我看了这些书之后才发现摄影原来是这样的,摄影师原来是这样的。
  张小文:这些著作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启发也非常大。我们那代人最早只知道安塞尔·亚当斯和亨利·卡蒂埃·布勒松,其他的都不知道。靳宏伟去国外留学的时候,外国人问他,你知道世界上有哪几个摄影师,他说我只知道亚当斯和布勒松,其他的就不知道了,他就被人家笑话了。这件事情之后,他开始寻找一些摄影方面的原作看,这就相当于启蒙,一扇天窗打开了。
  蔡焕松:大家都经历过这么一个时期,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在打开门缝以后,你是如何感悟到要以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拍摄的呢?
  张新民:用社会调查这个方法拍片子,是后来拍《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最后的标本—流坑》(以下简称《流坑》)时候的事了,早期没有这个概念。我是很封闭的,在四川的时候我有很多东西都不知道,1988年我到海南,懵懵懂懂拍了一些,但拍得很少,基本都是海口街头的大学生练摊(组图),那时候还没有纪实摄影这个概念,最新的词就是系列。
  当年的海南确实很精彩,大概有10万人从内地涌入海南,但大部分人找不到工作,满大街都是摆摊的人,我拍了很多这样的街头景象。当时很多摄影器材在海南买不到,必须去深圳买,我就借买器材的机会去深圳桂园路《现代摄影》编辑部,在那里认识了李媚。李媚看了我拍海南的那组照片,说这个很好,但拍得还太浅,应该继续拍下去,拍成系列。后来我没有继续拍下去,因为我在考虑要不要在海南继续呆下去的问题。
  我从内地走出来,对人生抱有很多幻想,但眼前的一切都是乱哄哄的,我适应不了。我真的是怀着摄影是艺术的信念在追求摄影,但后来发现我所追求的那种摄影在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,海南根本没有那种摄影。

路过

鸡蛋
1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刚表态过的朋友 (1 人)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立即 注册
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


Archiver|【拍客网】无锡摄影网-无锡摄影门户网站 ( 苏ICP备10009119号 ) 苏公网安备32021302000785号

GMT+8, 2024-4-30 13:23 , Processed in 0.079855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
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

回顶部